一部《百家姓》,一个个家族传承的历史,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家族情怀。《百家讲坛》播出《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四部第四集《靳 汲 邴 糜 松》。
靳姓
靳姓原出有三:一以邑名为氏;二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三是他姓改姓。
靳姓自得姓后,或许因为宫廷内的斗争靳怎么读,子孙没有在起源地发展起来,而是避难逃往它国寻求生存。这从汉初两位开国功臣靳歙、靳强二人的传记记录可以看出来(《史记》)自汉以后,靳氏世居西河一带,并于此形成了靳氏的西河郡望。
此后的一千年内,靳姓在中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东晋汉族大规模南迁时,靳姓基本上没有人跟随,而仍滞留北方地区。这从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有关历史记载无南方靳姓人物可以佐证。
自宋以后,特别是元明清三代,靳姓人物渐多起来。江山代有人才出。此一时期是靳姓发展的重要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靳姓发展的基础。
汲姓
汲氏出自春秋时期,是以地为姓的姓氏。汲姓的来源有二支,其中一支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卫宣公的后代,卫宣公的太子居于汲这个地方,他的后代就以地名为姓,称为汲氏。另一支汲氏出自姜姓,也是源于春秋时期,根据《风俗通》上记载,齐宣公的裔孙受封于汲邑,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为姓,亦称汲氏。汲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清河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清河县东。汲氏后人尊齐宣公为汲姓的得姓始祖。
汲姓名人
汲黯:汉武帝时大臣,滑县人。据《史记》介绍“性倨少礼、好游侠、尚节”而著称的名士,为官以清静治民。景帝时为太子洗马(官名、太子出行,则为前导),在朝廷上以严整见称。武帝时,为谒者,往视河内为灾,以便发仓粟赈民,出为东海太守,因清静治民而使该郡大治,故名声响亮,而得皇帝器重,将其召回朝廷,拜为主爵都尉,被称为社稷臣。不过,他却“本性难移”,又由于一再的犯颜直谏,而得罪了皇帝。
邴姓
邴姓得姓有三个阶段,从春秋时期到南北朝时期的大约千年中,邴氏得姓的渠道基本构成。
前期始于春秋晋国
以封地名为姓,是晋大夫邴豫的后代。据《通志》载,邴是春秋时的一个城邑,故城址在今河南成武县东。晋国大夫邴豫的封地就在邴,他的后代遂用祖先的封地“邴”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也有的省文去掉邑字旁,以“丙”为姓,称丙氏。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故邴也作丙,邴、丙姓同源。
中期出自春秋时期鲁国
以封地为姓,是齐大夫邴鸀的后代。据《通志》载,邴,又名祊,是春秋时祭祀泰山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费县东。齐大夫邴鸀的封地就在那里。他的子孙后代,就以邴为姓,称邴氏。在古代,邴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鲁国。
后期出自南北朝赐姓
汉代名将都御李陵之后。南北朝时,李广的后代归顺魏国,魏帝在邴殿接见了他们,赐姓丙氏,因而姓丙。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所以李广的后代也称邴氏。
糜姓
糜姓源初有五种,因为起源不同,所以读音也不同。
糜姓最早起源于夏代,是以职业和所从事的对象为姓的姓氏。夏代有同姓诸侯,专门种植豆黍之类的农作物,其中有“糜子”,为主要作物。种植这种作物,在当时是很先进的生产活动,因为每年有可靠的收成,因此,种糜的族人富裕而昌盛,后人不以职业为姓,世代姓糜,称糜氏。该支糜氏正确读音作mí(迷)
但此姓氏的另一个读音为méi(梅),则是出自以先祖名字为氏。此姓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右工尹熊糜,史称工尹糜,他负责军事外交事务和军械制造。在春秋晚期吴楚争霸,吴王夫差派大军攻入楚国包围潜城。楚国令工尹糜受命率军援救潜城,与吴军对峙于湖北广水。在工尹糜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糜氏靳怎么读,世代相传至今。
松姓
松姓源出有三:
一、松姓的起源与秦始皇和松树的故事有关。《史记•秦本纪》和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带朝中官员登泰山祭天,不料在下山途中突然间下起倾盆大雨,而山上却没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正好山上有五棵大松树,枝叶繁茂,围起来像个大亭子,于是秦始皇就到松树下躲雨。不久风息雨停,秦始皇很高兴,认为这棵大树护驾有功,就当场赏封五棵松树为“五大夫松”。那时随秦始皇上山的官员,有些都还没有得过皇帝的封号,就沾松树的光,也跟着以松为姓,世代相传。再此后,就有居于泰山的人便以“五大夫松”的“松”字为姓氏,称松姓,世代相传。松氏的望族居东莞郡(山东莒县)。
二、出自清代满族改姓。清兵入关后,有满族旗人改汉姓松氏。如武英殿大学士松筠,原为蒙古正蓝旗人,玛拉特氏。
三、公姓改为松姓。因为公姓称呼时有些不方便,因此有人就将公姓改成了松姓。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想法或者评价,请参与文章最下方的评论吧!
通向大众的桥梁
平和开放的胸襟
追慕大师风范
汇集百家学养
节目宗旨
百 家 讲 坛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网站首页每天更新
站 长 微 信: aiwo5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