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线三兄弟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中常涉及以下三种标点符号:
连字符 (hyphen, – )
短划线 (en-dash, – )
长划线 (em-dash, — )
因为它们的“长相”极为相似,容易导致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区分不清或混淆使用。
显然,这三种标点符号的唯一区别在于横线的长度:hyphen < en-dash < em-dash。小编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记忆小技巧,字母m相当于两个字母n,em-dash的长度也是en-dash的2倍。
解决了区分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用法:
连字符 (hyphen,- )
连字符,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连接词或者词中成分的标点符号。一般在遇到以下两种情况时,我们需要考虑使用连字符:
一、合成词
向上滑动阅览
常见有:
(1) adj+n: 如 long-distance, micro-structure
(2) adj+adj: 如 light-yellow
(3) adj+v-ing: 如 free-standing
(4) n+n: 如 wave-length, nano-agglomerates
(5) n+adj: 如 binder-free
(6) n+v-ing: 如 peace-loving
(7) n+v-ed: 如 man-made fibre, gas-cooled reactor
(8) adv+v-ed: 如 highly-skilled
(9) adv+v-ing: 如 hard-working
(10) adv+adj: 如 highly-interactive
(11) v+adv: 如 set-back, turn-out, built-up, pull-out
(12) 以self-, half-, quarter-, all-, non-等作为词缀的复合词:如 all-around development
(13) 复合词的前一部分结尾与后一部分开头的字母相同:如 co-ordinate, micro-organism
(14) 字母/数字+n/v-ed: 如X-ray diffraction, V-shaped thing, 10-year period
此外还有由多个单词构成的合成形容词,如face-to-face, hand-in-hand, down-to-earth, life-and-death, up-to-standard, state-of-the-art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印刷换行
由于印刷篇幅限制,我们在出版物中经常能看到位于行尾的单词被断开置于两行。上一行的末尾和下一行的开头的字母通过连字符衔接。
图源:郭慕孙 《怎样写好科技英文论文》▲
hyphen很容易利用键盘打出,单击减号(-)即可。小键盘上的减号(-)也是同样的效果。
短划线 (en-dash,– )
因为键盘不能直接打出en-dash,所以短划线可以说是使用错误率最高的标点符号。一般在遇到以下两种情况时,我们需要考虑使用短划线:
一、连接名词与名词,表示两者之间的对比、联系或者表示方向
如 particle–particle contact, solid–liquid extraction,gas–liquid reactive crystallization, gas–solid fluidized bed, west–east gas transmission
二、连接数字表示起止范围(相当于between···and或者from···to)
如 Herein, spatio-seasonal variation in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aerosol types were studied over a 10-year period (2006–2015) in Shanghai, China.
Hydrogen was chosen as a reducing agent across a temperature range of873–1073K.
These observations are reinforced by the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mass change for the intermediate fractions (100–200 and 200–300μm).
此外,科技论文中的短划线还经常用来表示页码范围或者图表范围。如 Particuology 2007, 5(1), 169–173; Fig. 3(a)–(d)等
有两种方式可以打出en-dash。
第一种:按住alt键的同时,依次单击小键盘的数字键0150。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于word,在其它可以输入的地方也通用,适用范围较广。
第二种:word菜单——插入——符号——其它符号——特殊字符。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找到en-dash在word中的快捷键Ctrl+Num -,也可以自己指定新的快捷键。
长划线 (em-dash,— )
em-dash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提到的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语意转折/递进和补充信息等作用。多数情况下可以用冒号(一个长划线)或逗号、括号(一部分内容前后各有一个长划线)代替。em-dash不可滥用,通用规则(a rule of thumb)是一句话中的使用频率不超过两次,少量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如 Image pre-processing—The main purpose is to remove imaging noise for the next step. 解释说明
“The effects of volume fraction of the multi-sphere χ(equivalent to the number fraction)on the discharge are also analyzed”
可以用”The effects of volume fraction of the multi-sphere χ—equivalent to the number fraction—on the discharge are also analyzed”代替。
有三种方式可以打出em-dash。
第一种:在文段中连续打出两个减号(-),word会自动转换为em-dash。
第二种:按住alt键的同时,依次单击小键盘的数字键0151。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于word,在其它可以输入的地方也通用,适用范围较广。
第三种:word菜单——插入——符号——其它符号——特殊字符。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找到em-dash在word里的快捷键Alt+Ctrl+Num -,也可以自己指定新的快捷键。
三线表
通常一个三线表只有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三线表由此而得名。三线表保留了传统卡线表的几乎全部功能,却克服了传统卡线表繁琐冗杂的缺点,增强了表格的简洁性和自明性,所以,国内外大部分科技期刊推荐使用三线表。
三线表的使用看似简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作者由于对表格的相关概念认识不清,导致表格编排不正确、表中项目安排不合理、适宜用图时却采用表格、表格设计过于复杂等,这些都可能直接降低论文的可读性,甚至影响到论文的学术价值。在这里,我们总结了大量的相关文献,结合平时在期刊审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
三线表的基本格式
三线表主要由“表序”“表题”“表头”“表身”4 部分组成,有些表还具有“表注”。
1、表序与表题。表序通常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按照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次序依次命名。表题应具有自明性,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三线表描述的主要内容,一般避免使用泛指性词语做表题。
2、表头(项目栏)。表头的每个栏目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表示,具体包含“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等”。
3、表身。表身可以由文字或数字组成,其中数字一般不需要带单位,百分数也不需要带百分号,而是将单位符号归并在栏目中。若整个表格各栏的单位相同,应把共用单位集中标注在表格顶线的右上方。
4、表注。表注是对三线表内需要解释的项目或数据以脚注的形式进行说明的附加成分,可具体说明数据的性质、测量方法,解释易引起误解的情况、缩略语或符号、参考文献等。
三线表的常见编排问题
1、三线表编排不满足竖向可读性。表格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到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即三线表编排要遵循竖读原则。也就是说,表身中同一栏各行的数值都处在共同的标目之下。
2、栏目中量和单位标注不规范。目前,科技期刊表头中的栏目编排的形式有: ①量与单位用逗号隔开,如: Temperature, ℃ ;②量与单位用括号分开,如: Time(min);③量名称排一行,单位在量名称下方排一行。④用量和单位的比值表示栏目,如: Temperature/℃word如何制作三线表,Time/min。但需要注意的是,同一行内的斜线之后不得有乘号或除号,在复杂情况下应当用负数幂或括号word如何制作三线表,如F/(kg·m·s-2)。
3、表身空缺项的误用。对于表身空缺项,“空白”、“—”和“0”的含义各不相同。“空白”表示未测或无此项,一般是指研究对象在某种条件下没有数值;“―”表示未发现或未被检测到的数据,需要在以后进一步地进行研究检测;“0”严格来说并非空缺项,而是表示实际测量和计算的数值为零。许多作者在表格编排过程中会混用这几种空缺项,如因为担心影响整个表格的完整性,而把本来需要“空白”的地方用“—”或“0”代替,导致表达产生歧义,从而影响其论文的科学性。
4、有效数字保留位数不统一。虽然规范对不同栏目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没有要求,但一般认为,表中相同性质的栏目下数值的有效位数应相等,并建议以个位数对齐,以增加数据的可比性。
5、表注的表达形式不统一。 从大量原始投稿论文中,我们发现,许多作者使用的注释符号五花八门,有数字、字母、几何图形等等,很不规范。建议表的脚注从‘a’开始的小写拉丁字母编号,即a、b、c等,以上标形式显示。在表中需要注释的位置应以相同的上标形式的小写拉丁字母标明脚注。每个表的表注应单独编号。
除上述问题外,有时表内数据的限制条件数较多时,可以采用增加辅助线的方式来解决。
如遇到二个变量决定一个变量的情况时,也可以借助辅助线实现更加合理、紧凑的编排。
值得注意的是,三线表不能添加斜线或竖线(封口)作为辅助线。
如果由于篇幅或排版原因需要使用竖线以起到双栏表或三栏表的分栏作用,最好使用双竖线或者规格与三线表横线格式不同的加粗竖线,以作区分。
一篇论文中不是表格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其必要性进行选择与使用。如果数据简单,用文字表述更为简洁,就不必列表,或者原来已经用文字把数据表述清楚,如再制作表格则会导致内容重复,浪费版面。
此外,编辑部在审读时发现有些论文在叙述同一个问题时既有图又有表。对此,编辑部建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如何取舍,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留最合适的一种表述方式,使整篇论文简洁精练。
表格是科技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用合适的表格,不仅可使文章的篇幅紧凑,论述清晰,对比性、可读性和可靠性增强,而且设计编排得好的表格,还能起到调节版式、美化版面的功效。因此,编辑部建议作者应依据“科学性、规范性、一致性、简明实用性”的原则,从细节入手,正确、规范地绘制表格,提高表格质量,以促进论文信息的有效交流。
文献参考:
[1]李洁,陈竹,金丹,王华菊.科技期刊论文表格编辑加工常见问题分析[J].编辑学报,2019,31(S2):71-73.
[2]段丽萍.提高科技期刊编校质量的途径——从插图与表格编排的视角[J].科技传播,2018,10(20):1-3.
[3]张玉斌.环境类论文中表格编排常见问题浅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7,37(12):74-76.
[4]陈雯兰,吴江洪.科技期刊表格编排不规范问题研究与分析[J].学报编辑论丛,2017(00):112-117.
[5]李丽.科技期刊图表编校的几个问题[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2):101-104.
[6]陈章颖,王慧,王丽萍,徐志英.科技期刊三线表的基本格式和常见问题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5(02):42-43.
[7].科技期刊中的三线表[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4,29(04):59.
[8]孙陆青,李江涛,王高翔.科技期刊三线表设计技巧与分析[J].编辑之友,2013(06):109-110.
[9]刘振民,刘改换,刘笑达.科技期刊表格常见编排问题及规范加工[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94-97.
[10] 简书.
[11] 知乎.
[12]百度文库.
[13]王辉. 从编辑实践谈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110-114.
[14] 汪继祥. 作者编辑手册[M]. 科学出版社, 2004.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网站首页每天更新
站 长 微 信: aiwo5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