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当地时间上午十点的时候到达了阿姆斯特丹,荷兰和中国有六个小时的时差。
从机场到市区,坐地铁只需四欧元,但是如果打车则需要五十多欧元。地铁非常迅捷,车厢内完全没有噪音,沿途有不少公寓楼,设计简洁荷兰女性身体博物馆,线条干净,色块鲜明,有鲜明的荷兰设计风格。
到达中央车站(Central Station).,我们住在不远处的多姆广场或水坝广场(Dam Spare)。以多姆广场为中心的市中心是整个城市中最热闹的地方。
不远处是世界著名的红灯区。红灯区顾名思义是阿姆斯特丹的风化区,走过去,一条条窄小的巷道充斥着色情文化的各种表征,只穿着比基尼的橱窗女郎在他们谋生的橱窗前搔首弄姿。每人一个落地窗,像是时装店的展示橱窗。因为距离太近,令人颇感意外。情趣商店的各种商品毫不掩饰地展示在街道旁,巷子里弥漫着一种暧昧和诡异的气氛。
早上在周边的街道走走,不少橱窗女郎已经裸露身体,开始上班了,当我尝试照相时,一位女郎愤怒地拍打窗子,我的相机中留下她的手掌和大半身体。
阿姆斯特丹的文化以多样性和宽容著称。这个城市对大麻和性交易的态度非常开放,也是欧洲唯一的吸用大麻合法的城市。这一开放宽松的政策吸引了很多欧洲人前来购买大麻。商店里摆满了长长短短的玻璃烟枪,咖啡馆的窗边坐着一对对喷云吐雾的客人,给这个城市一种过于闲散的气息.
来之前我们以为作为欧洲交通中转站的阿姆斯特丹是个大城市,实际上,只有七十多万人口的阿姆斯特丹是一个小城市。
我们的荷兰朋友介绍说,虽然每年要市民评选阿姆斯特丹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会有梵高美术馆,会有运河游,都没有红灯区。政府对红灯区的心理比较纠结,红灯区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这种低俗的文化也形象不佳,但是红灯区历史悠久,形式特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个名片,也已经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红灯区是中国旅行团的必经之地。酒店里的介绍荷兰旅游的书,专门照了一张几个西装革履的亚洲的照片,笑得咧着大嘴,看着很像中国的官员。
我们在多姆广场看到一群中国的旅行团,听到导游在大声介绍:如果你看到一群穿着象泳装的人…云云。不禁自问,为什么中国的游客对红灯区总是有特别的兴趣呢?听说泰国人妖在本国并无太大影响,主要游客也是中国人。
阿姆斯特丹红灯区附近,我们路过一个十三世纪的教堂,Oude Kerk教堂。正在进行一个名为”十年,米兰新荷兰设计”的回顾展览。
在这个中世纪的教堂,展出了150件过去十年来参展米兰家具展的荷兰公司和个人的作品。在过去的十年里,荷兰设计作为一股上升的力量,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
给我印象很深的并不是展出产品的美观和前卫,而是几乎每一件作品,都记录了创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国外成为概念设计,即Conceptual Design,而不是Functional Design.比如一套餐具,设计得非常非常修长,应该很难把食物送到嘴里。设计师的理念,是倡导slow eating和慢生活,本餐具使人迫使人慢下来,品味食物的美味,欣赏设计的优美和智慧。
大多数作品都带有类似的哲学思考,和国内注重形式和美观的现状有很大差异。
一个室外座椅的一侧装上了一个轮子,它鼓励人们移动它,设计师的想法是改变人和环境的关系,使人的参与改变他们所在的环境。
还有一个金色的十字架首饰,由可口可乐,麦当劳等最具国际化的品牌标识组成,设计师想借此表明在商场购物已经代替教堂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宗教。
展览中不少作品体现了设计师要恢复和发扬民族传统的努力,很多产品是用现代技术制作传统风格的产品,这些概念设计产品处于产品和艺术品之间。
阿姆斯特丹借这样的艺术展览提升红灯区的环境,改变橱窗女郎带来的社会问题,有计划关闭橱窗生意,把这个市中心的区域改变成时装设计的中心区域。
在闲散,随意,世俗的第一印象背后,我们发现,阿姆斯特丹在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却和任何一个世界级的大城市媲美。阿姆斯特丹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有六十多座。荷兰盛产世界级的画家,我们熟悉的就有十七世纪的伦勃朗和印象派的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和梵高。其中梵高美术馆藏有梵高的两百余幅画荷兰女性身体博物馆,580余幅素描,七个速写本,以及大约750封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书信。这里收藏的油画占梵高所有油画作品的四分之一。
这真是这个城市的最大的财富!所以,一个城市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它有多少人口,有多大规模,文化和艺术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震撼心灵。
本文原文写作于2010年,曾在李方悦博客发布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网站首页每天更新
站 长 微 信: aiwo51889
“超重失重”教学过程设计
2018年5月31日12点30分,学校下发内地西藏班教学比赛选拔的说课题目——高中物理必修2的《超重与失重》,晚上7点正式进行比赛,时间非常紧迫!由于占据最近在做《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问题·对话·体悟”式教学研究》,因此《超重与失重》教学过程尝试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录制“电梯里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微视频
充分发掘具有摄影爱好的学生,指导学生周末到行政楼,合作完成“电梯里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微视频素材的拍摄,需拍摄的素材有“电梯启动、人随电梯加速上升、电梯制动时,电子秤的读数怎样变化,并后期合成微视频,以备上课使用。
设计意图——通过该活动,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共享的科学精神。
二、 “对话”生活现象,形成问题
首先,通过趣味活动——称体重,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带着电子秤进课堂,由于高中生活泼外向,该活动能够迅速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好奇心,通过创设真是情境,让学生主动形成问题——为什么下蹲的时候显示的体重会变轻,而起身的时候显示的体重又会变大?
其次,播放学生录制的“电梯里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微视频。对比起直接播放网上下载的相关视频超重和失重,学生的代入感会更强,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什么电梯启动时显示的体重会变重?这是不是就是为什么电梯启动时会报警超重的原因?为什么电梯制动时显示的体重会变轻?
设计意图——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不仅能让学生形成多维的感受,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而问题是教学的内在动力与心脏,它支撑教学的存在,推动教学进行和发展!
三、 “问题”引领,“对话”同伴
借助问题驱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问题、对话”的过程中明晰现象背后的本质。
首先,是否是因为人的体重变化导致了示数变化呢?学生会发现并非如此,借助“实际重力”简称“实重”、“显示重力”简称“示重”来借此突破学生错误的前概念。
其次,这两组现象的具有共同特质是什么?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示数就会变化!进一步引导学生触摸现象背后的本质。
最后,当具有怎样运动状态运动超重和失重,示数会变大或者变小呢?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和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逐渐深入,使得学生在不断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生成问题的过程中,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 “体悟”现象本质,建构物理观念
通过步步推进,学生已经明晰,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示数变大,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示数变小。这时,引导学生尝试对不同状态时的电梯做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的结论一致。
此时回顾课本,引出相关超重、失重的概念。
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支持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
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支持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
此时,进一步分析课前的两个情境。当电梯启动向上加速,电子秤示数变大,大于人的重力,我们就说此时人处于超重状态;当电梯制动减速时,电子秤示数变小,小于人的重力,我们就说此时人处于失重状态。
接着,邀请学生分析人在电子秤上的超重、失重;
再举例帮助学生加深对此概念的影响,借助挂着钩码的弹簧秤进一步分析,突然向上拉动、匀速拉动、减速停住,再次请学生分析,力争突破教学难点!等学生基本弄清之后,直接松手,让学生分析自由下落的过程是哪种现象,从而引出完全失重的概念!
3、完全失重现象——一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这种情况是失重现象中的极限情况,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接着播放王亚平太空授课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完全失重下的另一番生活景象。
设计意图——在契机适当时“画龙点睛”,引出物理概念,并通过列举实例帮助巩固概念。形象具体的物理现象为学生运用概念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真实案例,是建立系统知识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太空授课视频的播放,在构建物理观念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四、 回归生活,辩论“重构”观念
通过PPT展示图片,展现问题,乘坐翻滚过山车通过环形轨道的最高点时,人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
将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论证,通过论证最终明确,判定超重和失重的唯一标准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支持物的拉力)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关系,与加速度方向不存在必然联系,只能说——
物体失重,说明加速度一定向下;但加速度向下,物体不一定处于失重状态。
设计意图——国内通用的五种高中教材,只有山东科技版编排了“只要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就必然产生超重现象”和“产生失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必定是向下的”的判据。 但其他 4 个版本总有让人误解为加速度方向向上是超重的条件,加速度方向向下是失重的条件,而前面呈现的电梯、弹簧秤又恰好都与这个结论相符。因此课堂最后用一个生活化的题目,来阻止学生产生错误的关联。
往期回顾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网站首页每天更新
站 长 微 信: aiwo5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