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街边小摊#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不知何时起,每到华灯初上时昆明不少大街小巷的街边,竟如雨后春笋般的一下子冒出来许多地摊小吃:一只小火炉、一排小桌椅板凳以及上面摆放好了的十几种云南地方特有的咸辣榨菜、几箩筐洗净的新鲜蔬菜和一块“精贵”的鲜肉,构成了这些“马路大排档”的基本架势。那时候我在工厂上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基本上都是三班倒,现在的年轻人不会知道什么是“三班倒”的,即每周一至周六(六个工作日,没有什么“双休日”一说)都是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之后是中班即晚上六点到子夜十二点,最后就是夜里十二点直至次日早上八点,这种熬人油的短命工作才算完。
那时看过有部美国电视连续剧《大西洋海底的来客》的人都会记忆犹新,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然物质匮乏,但谁要是有一付像美国电视剧中麦克戴的那种蛤蟆眼镜,走在街上的回头率就会很高,家中若要再有一个日本进口的“小饭盒”式的录放机那就更牛了!
交代完当时的时代背景,现在咱们书归正传来说说那时候昆明街边的小吃吧。
每次当我夜里十二点下了中班最火爆的路边摊小吃,骑着自行车飞驰在街灯稀落、行人寥寥的马路上,迎风闻着路边摊上飘来的宣威小炒肉或昆明官渡炒饵块的味道,每每都禁不住会饥肠辘辘五脏庙里直翻腾…想想兜里仅有的几块钱,偏偏头咬一咬牙,嗖的一下便冲了过去…可没想到过了两个路口又会闻到另一家路边摊鳝鱼炒米线…那混合着韭菜与昭通酱香味的鳝鱼米线气味直贯灵魂深处,然而最后依然是因孔方兄捉襟见肘而作罢,悻悻而去…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我这才过了两关,马上又面临到了第三关:就在快到家了的时候,街边拐角不知何时处平地里搭起来一个小小帐篷最火爆的路边摊小吃,人从开口处不难窥见里面的一排小草墩和一串小桌子,拾掇的甚是清爽。甚至,饶有情致的店家还在桌子上摆放好了几只火苗摇曳的蜡烛和一小瓶昆明本地特有的草本夜来香和玉簪花,给初秋的夜晚点缀了些许温馨。不知是这情调吸引了我,还是小桌子上琳琅满目的小碟小碟的咸菜惹得口水直流,亦或是想着躲进这小帐篷里来上一碗泡饭,也不会有人看见。得~就这么滴!随后下车弓腰进了小帐篷里找个地方落座,“老板,来碗泡饭!”,顷刻间店家就将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饭端了上来,于是这两块钱一碗的泡饭和数不清的咸辣榨菜,就成了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一次夜宵。
想想那时的肉,都有肉的香味,猪肉、牛肉、鸡肉…炒起来闻着香,吃进嘴里嚼着更香;那时的蔬菜,每一种都是那样的甜脆爽口安安全全;那时的人,个个都是朴朴实实没有歪心眼,不会参杂使假赚昧心钱;那时的社会,人们虽然穷,但依然真诚,人情味十足;当然,更重要的是还有当年那个年轻的自己,年轻真好啊,一切无极限…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网站首页每天更新
站 长 微 信: aiwo51889